黎源,现任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新产品的合成研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烟台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
创新创业感人事迹
“长路漫漫、风景不断,虽然双脚泥泞,但我们依然要仰望星空。”这是黎源博士常跟年轻的研发人说的一句话。自2007年以来,黎博士在万华研发一线已经奋战了十余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仅是黎博士对科研工作平实而深刻的理解,也是他务实、勤恳、执着的工作生活态度的体现,更是其不迷信权威、敢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黎博士不仅是大家口中亲切的“黎叔”,也是万华科研人中的“许三多”。异佛尔酮全产业链(IP-IPN-IPDA)技术是高端脂肪族异氰酸酯(ADI)产业链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此前60余年一直被德国赢创垄断。黎博士坚信外国人能做的事,我们中国人也一样能办到,扛起了该产业链技术攻关的重任。该技术的开发,可谓“五毒具全”,其反应涉及氢氰酸、光气等剧毒物质。在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下,黎博士怀着誓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的信念,带领团队开始了漫长艰辛的技术攻关历程。在项目攻坚先后多次失败时,黎博士抗住压力与质疑,依靠坚定的信念与丰富的科研经验,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他对项目组成员说,相信我,也相信你们自己,我们不能放弃,让我们再“拉风拉风”几个月(实验人员穿防化服、戴防毒面具做实验被同事们认为是很“拉风”的事)。失败,重来!失败,再重来!就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一样,黎博士带领团队不怕失败,跌倒重来,继续作战,终于在项目立项的第三年,异佛尔酮全产业链产品实验室工艺流程全部打通。黎博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万华“敢想敢干,锲而不舍,没有不可能的事情”的创新理念和精神,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创新创业成果
黎源博士自加盟万华以来,从无到有,搭建起特种有机合成、加氢及特种胺、多元醇、丁醇及下游衍生物、催化剂、柠檬醛及下游等专业技术平台,带出了一支包含20余名博士、总计200余人的专业研发团队,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1项,主持承担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等省市及公司重大课题20余项,并突破了一批世界性难题的新产品产业化关键技术,已累计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73件,获授权67件。其中主持攻克了异佛尔酮全产业链制造的核心技术难题,从而一举打破了德国赢创对该产业链技术长达60余年的垄断,使我国新型固体火箭推进剂固化剂等高端材料的技术瓶颈被彻底打破。该成果鉴定达国际领先,并获2019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
黎博士主持完成了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缩合加氢法制新戊二醇(NPG)工业化成套技术的开发,打破国外跨国公司垄断,产品收率达93%(国内歧化法收率仅74%)。该成果转化,已建成2套总计8万吨/年的工业化装置,实现了国内高品质NPG自主供应,累计新增销售收入约21亿元,新增利税约10.3亿元,使万华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NPG先进制造技术和大规模产业化的企业之一,扭转了我国高端NPG长期受制于国外的局面。该成果获得2018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同时,黎博士主持攻克了丁二烯路线制备尼龙12的全产业链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该技术长达50多年的垄断,使万华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尼龙12全产业链制造核心技术的企业,经三位院士等成果鉴定,认为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该成果产业化已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将建成国内首条、世界第二条且技术国际领先的尼龙12全产业链生产线,全部装置达产后,预计可年新增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20亿元,扭转我国尼龙12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解决我国3D打印、新能源汽车、航天军工等高端制造业升级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对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带动山东省、烟台市制造业升级意义非凡。黎博士的创新工作和成果开创了我国高端化工行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