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导的关于“塑料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醛酮含量的测定”ISO国际标准通过投票正式立项,项目编号ISO NP24829。这标志着“新区标准”在国际上再次取得引领性成果。
“国际标准立项,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程序,成功通过并非易事。”烟台黄渤海新区市场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万华化学从几年前就开始紧张筹备标准草案,2023年提交至ISO,由各国专家进行多轮会议讨论和严格技术评审最终获得一致认可,这才实现正式立项。
此前万华化学在绝热泡沫、电池材料、高吸水树脂、尼龙12等领域已参编ISO标准5项,主导标准制定尚属首次。“立项后,我们将开展国际标准的详细起草工作,继续反复修改讨论,直到最终完成国际标准的发布。”万华化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谁能掌握标准话语权,谁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截至目前,黄渤海新区主导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已达三次,各类标准的出台,填补了国际标准空白,彰显出黄渤海新区科技创新实力和企业品牌形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021年,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联合主导单位完成了标准《火焰检测器技术规范》并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SC65B的PAS(可公开使用规范)投票,成为火焰检测器的首个国际标准。该标准的制定既是中国自动化标准工作走向国际标准的成功探索,又是我国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国际认可的见证。
今年1月4日,山东创瑞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织的增材制造领域国际标准《信息技术3D打印和扫描增材制造服务平台产品数据保护技术要求》得到ISO/IEC官方的正式立项回复,命名为国际标准ISO/IEC NP 23955。
随着黄渤海新区标准水平的全面提高,全区参与各级标准制定企业越来越多,总数达到73家、制定各类标准415项。其中,国家级标准163项、行业标准139项、地方及团体标准113项,包含聚氨酯原材料、尼龙管道、塑料回收、生物降解塑料、锂电材料等区内优势行业。
“企业参与和主导多项标准制定,在增强企业行业话语权的同时,也提升了技术竞争力,助力各类产品‘走出去’‘叫得响’‘卖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