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汽车座椅是整车中的关键零部件,近年来,我国乘用车产销整体保持增长,为乘用车座椅行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同时,智能化趋势下,我国乘用车座椅单车价值量不断提升,带动乘用车座椅行业空间持续扩大,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客户认证和评审、技术、资金、管理等市场壁垒突出,使得乘用车座椅行业高度集中。从具体竞争看,由于主机厂和座椅供应商的关系相对紧密,通常存在长期的信赖合作关系,当前乘用车座椅主要市场仍由合资和外资企业把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一、我国乘用车产销保持增长,为乘用车座椅行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汽车座椅一方面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乘坐条件,尽量减少驾乘人员长时间乘坐时的疲劳感,提高乘坐舒适度;另一方面,汽车座椅是重要的被动安全件,在车辆发生事故时,起到约束驾乘人员的作用,并与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一起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乘用车座椅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汽车座椅是整车中的关键零部件,近年来,我国乘用车产销整体保持增长,为乘用车座椅行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根据数据,2019-2024年我国乘用车产量由2138.98万辆增长至2707.00万辆,销量由2102.94万辆增长至2310.00万辆,出口量由92.07万辆增长至549.55万辆。
二、智能化大势所趋,带动我国乘用车座椅单车价值量提升
在行业发展早期,乘用车座椅通常为手动调节,且一般不具备加热、通风和按摩等舒适性系统,调角机构一般只有靠背的角度调节。随着消费升级,乘用车座椅在舒适性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加,如电动多向调节、座椅记忆、加热通风按摩、腰部支撑和腿部支撑(增加调角机构数量)等。乘用车座椅智能化大势所趋,带动乘用车座椅单车价值量提升。预计2024-2030年我国乘用车座椅单车价值量由4000元增长至4776元。
三、我国乘用车座椅行业空间持续扩大,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量价齐升,我国乘用车座椅行业空间持续扩大,市场规模达千亿级。预计2024-2030年我国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将由1087.75亿元增长至1462.70亿元。
四、乘用车座椅行业集中度高,主要市场仍由合资和外资企业把控
乘用车座椅参与者分为欧美系、日系和内资企业三类。欧美系通常采用独立经营的方式,主要企业包括安道拓、李尔、麦格纳和佛吉亚;日系则通常与主机厂存在持股关系,如丰田纺织(丰田持股)、提爱思(本田持股)、泰极爱思(日产和三菱曾经持股);内资座椅企业主要包括延锋国际座椅(上汽集团体系,前身为合资企业延锋安道拓)、诺博汽车(长城子公司)以及继峰股份和天成自控等持续扩展乘用车座椅业务的民营企业。
由于客户认证和评审、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壁垒,乘用车座椅行业集中度高。根据数据,2022年全球乘用车座椅CR3为65%,CR5高达78%;我国乘用车座椅CR3为58.0%,CR5达70.0%。
由于主机厂和座椅供应商的关系相对紧密,通常存在长期的信赖合作关系,当前乘用车座椅主要市场仍由合资和外资企业把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乘用车座椅市场份额TOP5企业分别为李尔(27.0%)、安道拓(24.0%)、佛吉亚(14.0%)、麦格纳(9.0%)、丰田纺织(4.0%)。
我国乘用车座椅市场份额TOP5企业分别为延锋国际座椅(32.0%)、李尔(14.0%)、安道拓(12.0%)、丰田纺织(7.0%)和 TS TECH(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