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场灾难性的爆炸将中国城市所面临的“化工围城”困境再次推向了公众面前。天津爆炸事件后,各地的化工企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座典型的石化工业重镇,南京化工企业所面临的安全警钟更是再次被撞响。本网现特别推出南京“化工围城”破局之困系列报道,将解读南京化工围城的发展现状、形成原因、解决之道等。
作为三面环山、一面邻水的龙盘虎踞之地,南京其实是国内一座典型的石化工业重镇。
在南京梅山、长江二桥至三桥沿岸地区、金陵石化及周边、大厂地区,密集分布着百余家化工、钢铁企业,这四大片区主要位于南京西南、正北、东北方向,几乎对南京城形成了“包围圈”。
如何破解化工围城之困?近年来,南京已出台了企业搬迁、关闭等诸多措施来化解这一困境,但离真正的高枕无忧,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涉及搬迁过程中各种利益博弈,更是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连日来,人民网记者深入南京各大化工园区现场,试图为城市“去化工化”提供一个可借鉴参考的样本。
现状:遭遇“化工围城” 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人民网记者从南京市统计局最新获悉,截至2014年底,南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748个。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企业就有238家,另外,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企业11家,化学纤维制造企业9家。
公开资料显示,在南京四大片区内就有各类企业73家,其中包括南化、金陵石化、宝钢梅山化工、金桐石化等大型化工企业,其中42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到南京市工业总产值的16.4%,但能耗却占到了南京市工业总能耗的44.5%。
已经成型、固化的石化工业布局,让南京遭遇了多年前所未有的“化工围城”困局。曾有人说过,化工企业也宛如南京的一个“定时炸弹”。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更是在所难免,近年来南京化工企业爆炸就时有发生。
最为惨痛的教训是在2010年7月28日发生的特大安全事故,在南京工业密集区之一的栖霞迈皋桥地区,原南京塑料四厂地块因为施工,丙烯管道被施工人员挖断,泄漏后发生爆炸,离爆炸地点100米范围内的建筑物毁坏严重,共导致22人死亡。
另外3起较大的爆炸,都发生在化工企业聚集的南京化工园,而就在2015年上半年就发生了两起爆燃事故。
2014年6月9日中午,扬子石化炼油厂发生爆炸事故,燃烧了约30小时大火才被完全扑灭。
而到了2015年,在4月21日早上6点左右,扬子石化烯烃厂乙二醇T—430塔即环氧精制塔发生爆炸,致使一人受轻伤;6月12日21时15分,德纳化工有限公司环氧乙烷装置发生爆炸起火,并引燃周边三个醇类储罐,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探访:化工园区弥漫刺鼻味 曾出现堵门堵路事件
8月20日,天空阴沉,下着小雨,一阵秋雨一阵凉。在这一天,人民网记者走访了南京六合的化工园区。
记者从化工园区的长芦一直走到了大厂,1个多小时的路程中,多辆易腐、易爆的罐车在化工企业密集地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多家化工企业内,还屹立着一个个高耸入云的大烟囱,滚滚白烟不停冒着,有时候还冒出黑烟。
在这些地方,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刺鼻味,感觉有点像农药味,闻了一段时间,鼻子都有些不舒服,头也渐渐疼痛,还有点想呕吐。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在化工园区,还曾发生过附近村民堵路、围堵化工企业大门事件。
在化工园区的一条马路两边,密集分布着多家生产农药、化学制品的企业。附近村民被污浊的空气困扰多年,且认为这些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于是,在2014年年底,村民自发组织堵路、堵门,让每家每户都派出老人拿着凳子坐在马路两头和企业大门口,不让车辆进出。这一度让企业停产,最后六合区政府不得不出面调停,事情才告一段落。
政策:出台“十年搬迁计划”力求实现根本转型
南京也认识到“化工围城”带来的各种风险,早在一年之前的2014年2月18日,南京市就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明确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四大片区的根本转型:力争在十年内,南京搬迁关停四大重工业片区的所有企业,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南京“十年搬迁计划”包括四大片区:金陵石化及周边地区、大厂地区、梅山地区、长江二桥至三桥沿岸地区。
据悉,在实施战略上,按照先期搬迁一批、阶段性整治一批、全面关停一批的思路,对排放不达标、污染扰民的装置和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对具备搬迁条件的企业尽快启动搬迁工作,着力推进重点骨干企业搬迁及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对此,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周文彪曾表示,这一轮调整,不仅是南京化解过剩产能、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则认为,尽管南京化工企业面临搬迁困境,但南京这座城市与高污染、高耗能的石化企业逐渐分离,将是大势所趋。
但是,南京化工围城的现状会随着“十年搬迁计划”的实施而有所改变吗?这个搬迁计划又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呢?市民何时才能天天看见南京的蓝天、绿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