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思创与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聚碳酸酯(PCR)回收企业上海奥塞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农夫山泉总部举行19升聚碳酸酯水桶回收增值再利用三方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拉开了国内精准回收利用旧水桶项目的序幕。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表示,三方融合可以提高回收过程的精准度、可追溯性以及回收品质的可控性,使循环经济达到高质量发展。
跨界融合创新发展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赵凯表示,三方跨界融合在PC领域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一个创新的举措,也利国、利民、利企业,值得大力推广。这种模式有助于国家通过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之间相互合作,树立企业标杆,将回收处置利用体系建立起来。这种模式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赵凯说:“过去企业间的合作大多是在企业间进行,没有构建出一条循环产业链。材料回收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农夫山泉、科思创以及奥塞尔的三方合作实现了塑料回收后的高值化应用,为中国闭环回收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建立闭环回收体系
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力介绍,用聚碳酸酯材料做的水桶坚固耐用,平均寿命为2.5年。农夫山泉每年通过5万多个网点组成的全国回收网络回收旧水桶,然后进行集中筛选,剔除破损或磨损的水桶后,使其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根据协议,农夫山泉每年负责回收约100万只不再使用的19升聚碳酸酯水桶,用来加工成再生塑料粒子。
周力表示,以往这些不再使用的水桶进入社会回收系统,厂家无法追踪它们的去向。如今,回收的水桶可以交付奥塞尔公司进行专业处理,加工成塑料粒子,成为非常好的再生原料,再输送给科思创,加工成新的产品。
雷焕丽表示,三方合作共同回收消费后的聚碳酸酯是推动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以前,科思创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公司生产的聚碳酸酯在被首次使用后无法跟踪。而作为聚碳酸酯的发明者,科思创一直关注着各种回收聚碳酸酯解决方案的研发。但遗憾的是,要回收消费者使用过的产品只能依靠社会采集系统,达不到精准回收。公司既不知道这些材料来自何方,又需要经过各种检测才能得知材料的纯度,确定是否能将其加工成新的高质量产品。
她强调,三方合作可以使科思创生产的聚碳酸酯在农夫山泉实现第一次的生命价值,回收后由奥塞尔加工成塑料粒子,再循环回来又被赋予了新生命。这样一个闭环回收体系,不仅保证了原材料的高品质,而且省却了原来的各种检测成本,节省了时间和资源。
创新商业模式
上海奥塞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文君认为,三方融合创建了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三方不仅可以尽量地保护塑料的原有价值,而且可以把加工产生的高品质粒子提供给科思创,应用到再生PC的改性材料当中,成为下一个工业品的原材料。
夏文君说:“三方在运营过程中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并在三方协议下,形成双边协议,实行相互监督,透明化运营。例如,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多少损耗,生产了多少塑料粒子,交付给科思创多少产品,这些塑料粒子又加工成了多少材料,流向哪里,整个流程具有很强的可追溯性。”
夏文君认为,聚碳酸酯是五大工程塑料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市场空间很大。中国每年大概需要消费200万吨聚碳酸酯,产生的塑料废弃物也高达几十万吨,因此回收市场的潜力很大。
夏文君表示,三方合力创新的这种商业模式,可以加速聚碳酸酯回收市场的发展,也可以改变消费者原有的观念,提高人们对聚碳酸酯回收市场的认知度,还可以让消息者明白回收的聚碳酸酯水桶可以加工成为高品质、高价格的眼镜、电脑外壳等产品,可以应用在交通、建筑、电子电气、家电、医疗健康、LED照明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