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2024年第8次审议会议结果出炉:瑞华技术(872869)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成功过会。
公司核心业务涵盖基础研究试验、工艺路线和催化剂开发、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化工设备设计与制造以及新材料技术开发及制备等。
环氧丙烷/苯乙烯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这背后或与公司近年来在技术工艺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有关。
中国的苯乙烯消费旺盛,每年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瑞华技术PO/SM 联产装置比单独的环氧丙烷和苯乙烯装置投资费用省,操作费用降低明显,比传统的乙苯脱氢法更具竞争优势,对于打破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有重要意义,该装置依托世界超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成本竞争优势明显。
此外,瑞华技术乙苯/苯乙烯成套技术成熟稳定,能耗、物耗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正丁烷制顺酐成套技术采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丁烷氧化+溶剂吸收”工艺,不仅能耗、物耗低,且产气量大,在国内已有许多成功的工业化装置运行。
同时,瑞华技术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研发型企业(2022 年常州市唯一一家)、创新驱动先进单位、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亦获得了“2017 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21 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江苏省石油化工技术行业省内第一”“江苏省苯乙烯脱氢反应器行业省内第一”等荣誉奖项。此外,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旨在持续优化公司业务技术内核,并同步在技术外沿层面寻求突破。
可降解塑料有望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2020 年初,国家发改委下发的《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更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塑料污染的治理,其中明确表示,2025 年前,国内将逐渐限制、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和酒店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快递塑料袋等。未来我国生物可降解市场将出现巨大的发展缺口,瑞华技术公司山东瑞纶拟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工程塑料产业园建设“10万吨/年可降解塑料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5 万吨 PBS、年产 2.5 万吨 PBAT 和年产 2.5 万吨 PBT 树脂的能力。
在“禁塑令”的推行下,“十四五”期间,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替代规模有望快速增长。根据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预测数据,在 2022 年底国家限塑令
瑞华技术在招股书中称,公司持续钻研精细化工技术及相关产品开发,拟布局高附加值的环保型新材料市场,计划将已掌握的可降解塑料 PBS、PBAT 和高端 PS 材料等成套技术,通过自主投资实现工业化生产,将公司业务链条向下游市场以及前沿应用领域延伸,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及综合实力,打造公司新利润增长点。